末节录·秦汉·蒲将军

项梁渡淮,黥布、蒲将军亦以兵属焉,凡六七万人,军下邳。——《史记·项羽本纪》


史书上没有自己名字的人太多太多了,甚至那些推动历史的重要人物也可能在千年之后消失在浩繁的记录里,蒲将军就是其中一员。

项梁反秦后,东阳人陈婴第一个投奔,后来楚兴后封上柱国。第二个投奔的就是英布和蒲将军。

项梁渡淮,黥布、蒲将军亦以兵属焉。

历来功劳以从龙为高,陈婴封上柱国,英布先封当阳君,又封九江王。而蒲将军后来却从历史上消失了。

关于蒲将军的身份,历来有三种观点,宋朝的吴仁杰在《两汉刊误补遗》里提出了两种观点,一说蒲将军就是英布,一说蒲将军是陈武。

英布说支持者很少,这里撇下不谈。陈武说的支持者很多,史记的注解全部采用这种说法,但是这个说法有一个明显的破绽。

史记载秦二世二年七月,章邯围田荣于东阿,陈武与沛公救援东阿大破章邯。

秦二世二年十二月,沛公率兵西进,在昌邑与彭越相遇。于是和他一起合攻昌邑,没有打下昌邑。撤兵到栗县,正好遇到刚武侯陈武大约有四千人,陈武并入了沛公的军队。

而同时期蒲将军从项羽英布大破章邯,这就很奇怪了,如果蒲将军就是陈武,那他还能来回跳反,还瞬移两地?这里矛盾太多,应该不是正解。

秦二世二年(前208年)章邯在定陶击败并斩杀楚将项梁,挥军北上围困赵王于巨鹿,反秦之业岌岌可危,项羽率军救援赵国,破釜沉舟,大败章邯军,一举挽回反秦的颓势。在这场大会战中蒲将军和英布一起出现:

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

大战前,英布和蒲将军率20000人渡黄河,破坏了秦军补给线的甬道,使王离军乏食。为巨鹿之战的胜利打下了基础。

项羽击败巨鹿的王离军后进驻漳水岸,与驻军在棘原的章邯军对峙。项羽派蒲将军日夜兼程领兵渡过三户津,驻扎漳南,与秦军交战,击破秦军。项羽于是在汙水列兵大败章邯军,恰此时章邯受到咸阳城里赵高的猜忌,不得已投降了项羽。

注意这一段,在项羽本纪里是这样记载的:

项羽使蒲将军日夜引兵度三户,军漳南,与秦战,再破之。项羽悉引兵击秦军汙水上,大破之。

同样的事,在黥布列传中是这样写的:

项籍使先渡河击秦,布数有利,籍乃悉引兵涉河从之,遂破秦军,降章邯等。

蒲将军消失了。

首先确认一点,蒲将军肯定不是英布,否则司马迁没必要特意写一个“黥布蒲将军亦以兵属焉”,更不会在楚怀王进行军事部署时写出“英在、蒲将军为将军”中的“”字。

蒲将军去哪里了?


我有一个大胆的猜测,在这里写出来仅供参考。

我们现在看到的史书都是事后写的,这是毋庸置疑的,史记应该不会记错什么,但史记可能把顺序记错(或者说并不是记错,只是按照惯例记错)。

为什么不是

项梁渡淮,蒲将军、黥布亦以兵属焉,凡六七万人,军下邳。


英布起兵前只是个江洋大盗,有几千人的队伍。而项梁起兵时,八千江东子弟,虽说渡淮前消化了陈婴的军队,但是也不大可能到达“六七万”的人数,那么只有一种可能,“六七万”中有相当的是英布,蒲将军带来的。但是英布之前只有几千人的队伍,英布是如何迅速增长的?

史书记载,英布投奔番君吴芮,吴芮将女儿嫁给他,命其出兵攻秦。

公元前209 年七月,陈胜、吴广在安徽宿县大泽乡揭竿而起。八月,第一个起兵响应的秦吏就是吴芮。鄱阳令吴芮深得江湖民心,号“鄱君”, 后又支持项梁,起用刑徒(脸上剌字的犯人)带兵,出兵横扫赣、湘、桂一带,威镇江南,各地群众纷纷投奔,秦朝一些官吏也率部下归附。如:闽越王无诸、越东海王驺摇,均为越王勾践后裔,皆领兵归属吴芮。

我的大胆猜测就是:蒲将军并不是英布的手下,而是英布的上级。

吴芮为了响应项梁,派出的主将是蒲将军。

这样上面黥布列传的问题就解决了,并不是蒲将军消失了,而是项羽本纪里英布消失了,为什么英布消失了?因为英布只是蒲将军的部下,蒲将军出征了,英布肯定也跟着一起出征了。

蒲将军在新安杀降后就没有再出现了,我认为应该是病故了,蒲将军旧部就追随了英布。值得注意的是,既然蒲将军是英布的上级,那为什么蒲将军和英布被楚怀王同时封为将军?

番君吴芮是越人,在秦汉属于蛮夷,而被吴芮立为主将的蒲将军应该也是越人,楚怀王基于对蛮夷的不信任而故意或者说无意提高华夏人英布在蒲将军军队中的地位是可以理解的。同样的,因为蒲将军是越人,也可能是因为水土不服而在中原病故。


参考资料

  • 史记·卷七、卷九十一
  • 汉书
  • 《两汉刊误补遗》吴仁杰
  • 班马异同论 倪思 [宋]
  • 读史方舆纪要 (清)顾祖禹